“收羊皮收羊嘞~唉~”,大概是整个腊月里小朋友最喜欢听到声音了,因为“回回”来收羊了。“回回”就是回族同胞,也叫“回子”, 相应的,维吾尔族同胞在我们方言里被简单叫做“维子”,也叫“维维”。戴着小白帽的“回回”的宰羊技术很高, 所以经常骑着自行车或者摩托车后来就用汽油三轮车来村里“收羊皮”。

收羊皮是包括了买羊羔和大羊、帮宰羊、买羊皮的总称,在小时候很长一段时间里,我一直把“收羊皮的”和“回回”之间划等号。 每当响那个起似唱似喊的声音,小朋友们总会兴奋得在窗边手舞足蹈得叫起“童谣”——“回回不吃辣猪肉,吃他妈妈的胖妞妞”, 这个时候,大人们会吓唬小孩子“再别叫了,小心回回割球球”,有时候人多胆子大还会跟在他们车子后面喊,喊完之后赶紧一哄而散, 总之场面非常开心。这大概就是最早期的民族教育吧。不知道平定“陕甘回乱”的左宗棠听到会不会气得掀翻棺材板。

说到陕甘回乱,这个清末造成甘肃损失百分之八十汉族约一千五百万人口、陕西损失百分之四十人口并且间接导致西路军在 河西走廊全军覆没的种族屠杀事件好像没怎么在教科书中出现过。要知道,甘肃现在人口也不过两千多万,估计是因为”人民内部矛盾“吧。

还是继续讲“收羊皮”,买羊卖羊没什么好说的,一个比较有趣的点是早期两轮车时代,“回回”们车后座有两个特制的铁架子, 收够之后,羊羊通常是左右两边各一只,后座用来绑羊皮,就算是“满载而归”了。“回回”宰羊是不要钱的,有时候还会倒给钱, 因为宰完羊后羊皮直接归他,算是劳务费,羊皮很大就要给点钱才让收。

看宰羊也是一项很有乐趣的活动,通常要宰哪只羊会在很早之前就确定,一般会是当年春天生的羊,主人把回回领到羊圈里指给他, 拿草料把羊羊们诱骗过来,回回快速抓住后腿,抓到之后脖子开刀,用盆子接下羊血。

接下来就是重头戏——剥羊皮,现在超市卖的羊肉都是带皮的,但回回要求一张头皮不要、只带四只羊蹄的完整羊皮, 这就需要一点技巧了。首先在某个羊后蹄用刀划开一个小口子,然后用打气筒朝里面打气,有些肺活量好的直接用嘴吹, 这时候看上去羊就被越吹越大,吹得气鼓鼓的之后再把小孔扎上,不轻不重地锤打身体,让皮和肉分开,差不多之后放掉气, 把羊吊在树上,一只手抓皮,另一只用拳头扯开皮和肉,用刀把少数不好分的地方轻轻划开,最后一张内表面光滑带四个蹄子的完整羊蹄就呈现在眼前了, 整个过程如庖丁解牛一气呵成。

剥完羊皮还没结束,还有内脏没有处理,肠和肚是分开处理的,因为这是一个“有味道”的过程,我的观察不够, 总之会很专业得帮忙尽量处理到只需要后期洗净的程度,其实整个过程并没有我们想象的脏,技术高超的回回全程都不会碰到羊没消化完的东西。

过程中回回也会聊起他们那里的情况,我第一次知道伊斯兰“阿訇”这个名词应该就是通过这里,可能还有他们去中东朝拜的经历。 一切处理妥帖,回回带着羊皮又上路了,主人家会把肠肚清洗得干干净净,把羊抬到没火的屋子里吊起来。等羊血凝结之后煮熟, 用来炒菜,呛葱姜蒜辣椒,就是“爆炒羊血”;羊肚羊肠加羊汤的“羊杂汤”配馍作为早餐;羊肉切大块做“水煮羊肉”, 作为三餐或招待客人。

锅里咕咚咕咚煮着肉,写下这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