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最近一直觉得,讲自己的人生故事这件事情,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,你从哪里来,现在在哪里,又要到哪里去。 这个故事不止是讲给别人听,也是在讲给自己听,而且随着阅历的逐渐丰富,这个故事的脉络在逐渐清晰化, 所谓的“阅历”即——一些别人和自己的故事脚本的积累,我们的教育体系在教给我们的也是一种“阅历”, 从“小明带了5颗糖,吃了3颗还剩几颗”到“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”,都是供参考的故事脚本,所有这些参考资料的终极目的, 都是有一天能写自己的故事。

和朋友喝酒,酒后常常说到三个字叫“做自己”,神庙大门上也刻着“认识你自己”,所以这个话题近乎永恒。 小镇做题家也是最近的一个故事,虽然只有几个字,但这个故事比大多数当代中国的故事都完整,就像“水滴”一样, 绝大多数焦虑都是由错误的完整逻辑造成的。

我天天刷推特,天天能刷到推上有女生说有男的直接发丁照给她们,啥也不说,好像是某种特殊的仪式。 这帮人其实建立了一种错误的因果关系,可是大丁商店里那么多为啥要你的?充分还是必要关系搞清楚, 关系是故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。

越写越低俗,油腻中年男,唉,聊不成高雅的。

上次去我姐家,我姐说我三年级小侄女儿”混吃小废物“,悄悄回嘴“我就是混吃小废物”,小小年纪就有如此造诣, 不简单呐,老舅看了直点赞。

如果你在书上看一个故事,这时候突然冒出一个上帝说“你的人生和书里的就一模一样了”,从生看到死,你说你焦虑不焦虑, 皇帝老儿看了说“原来我不是万岁啊”,于是蓬莱仙岛遍访名医,乞求长生不老,吃完丹药薨了; 独裁者看了说“从下水道捞出来还要被打死可太惨了”,于是屠杀镇压,死后鼻青脸肿还被拍了小视频; 国民党将军看了说“混了个师长还要被老共撵着打”,于是努努力混了个军长,后来去中华民国卖红薯了。

数学物理化学有标准答案,你抄了能拿满分,但是作文要是好几个人都写一样的,嘿嘿嘿。

写之前随便扫了一眼,豆瓣叫985废物的一个小组,哎我觉得“985废物”这故事写得是真不错,一个数字两个汉字, 包含了故事的所有元素。细看小组里面有一个人自我介绍第一句是这样的“我是985”,又看了好几个,竟然都是这样的, 看得我直心疼,你说啥人自我介绍是这么来的,啥人就是一个数字啊?即便我们说个最简单的情况, 看到一个靓女你要了她的微信,回来要加的时候,自我介绍一栏“我是985”,嘿嘿嘿,这人是不是有毛病。 如果不够形象的话,下面发生在我朋友身上的一个小故事:

那天一个腾讯的傻逼,打电话过来:

“你好我是腾讯的” “咋了“ “面试你一下“ “我们没约过吧,而且我在忙“ “面试一下又没多久,我们腾讯哎“ “去你妈的——“

大概就是这样的感觉。(PS:是腾讯的傻逼,不是傻逼的腾讯)

其实很多脏话啊,别人的攻击啊,都是一个个故事,比如我们大西北常用来骂人的“你个驴日的”, 还有尤其是“sons of bitches”,要是展开来写的话,不行,我脑子里已经有电影画面了, 高雅高雅。其他广为流传的”小故事“简直比“985废物”还丰富,可问题是这是别人的故事, 拿一个并未亲身体验的故事虚构,整个故事就建立在空中楼阁上,有随时崩的风险。

小明吃了3颗还剩4颗,因为同桌又分给他2颗,故事真美好;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, 宝玉撒了泡尿没注意竟然尿出了一个荣国府地图,故事真操蛋。

所有故事,皆是虚构,可人森啊,还是要写自己的故事,凡是过往,皆为序章啊。

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。

终于高雅结尾了,晚安.